建功新福建,八闽大地在行动。近日,由福建省委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福建频道发起“福建‘封面’系列融媒体调研行”活动,聚焦新福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挖掘福建各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这一站,走进福州市,围绕当地“打造‘万亿之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开展调研。
一个周末上午,记者跟随AVG(自动导向车)步入宽敞的电梯,直上5楼,150米长的“一条流”单板车间在眼前延展:从SMT(表面贴装技术)上板到下线,全程自动化生产,仅需180分钟;紧接着,AVG乘坐电梯,将刚生产的产品运至4楼整机车间,由机械臂完成剩下的组装、测试、包装工序……
这是“无人”工厂,也是智能工厂。AVG小车在“智慧大脑”的指令下忙碌,车间内十分安静。
这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的锐捷数字化智能工厂于去年10月落成,目前可实现年产80万台设备、生产周期减少75%以上,通过立体循环系统,每年可节省用电182万千瓦。
“我们的数字化智能工厂,率先解决了ICT(信息与通讯技术)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多项行业难点痛点。”锐捷网络工程部经理陈晗介绍,未来还将开发工厂的智慧大脑,来控制决策工厂的高效运行,让工厂更“聪明”。
智能工厂车间内,机械臂正在“工作”。人民网 黄东仪摄
眼前敞亮又“聪明”的智能工厂,占地28亩,共有8层,它的“诞生”就像其生产产品一样高效。
“我们从征地拆迁收储到厂房验收使用,再到生产的产品交付,只花了900天。”福州市仓山区自然和资源规划局局长李翔说,“这算是福州第一家有产品交付的‘工业上楼’案例。”
两年前,面对这块28亩狭长的收储地,作为规划牵头人的李翔犯了愁:“锐捷的用地需求是100亩。怎么办?”
仓山区自然和资源规划局先后组织6场专家评审会,反复研讨水电、楼层承重等问题,创新了“产线叠加”概念,提出“三个一”建筑方案,即“一座楼”(产业园)、“一体化综合布局”、“一条龙产线搭建”,采用BIM建模系统,对建筑设计和生产线布局进行了优化。将原有平面化布局厂房进行“产线叠加”,由企业全流程生产线叠加成高层厂房,实现生产、办公、物流、仓储共享“一栋楼”。
锐捷数字化智能工厂俯瞰图。人民网 李唯一摄
“向天要地”,打开了破解工业用地难题的思路。这条“立起来的生产线”,仅用28亩地,干成了100亩地的事。
“过去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现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我们的资源要素保障要跟得上厂线需求。”通过锐捷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实践经验,李翔深有体会,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才有可能出现颠覆性的保障模式。
今年6月25日,“精准匹配,仓山锐捷网络智能制造都市工厂节地模式”,通过产线“叠加”方式,探索新的工业载体空间模式——“工业上楼”的相关做法,作为福建省唯一被列入《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四批)》案例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