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国资动态 > 国资监管 > 经济运行

【走进国企系列报道--综述】勇挑稳中求进的大梁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2-08-27 09:49 浏览量:{{pvCount}}
相关文章:

    2012年,金融危机影响犹在,欧债危机雪上加霜,实体经济攻坚克难;2012年,福建省属国企捷报频传、好戏连台

    厦门钨业年产3000吨磁性材料生产线、晋江金井风电场、福清嘉儒风电二期……一批重量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省石化集团福橡橡胶项目投产改写了福建不产橡胶的历史;在全国汽车厂商产销普遍下滑的大环境中,东南汽车逆势增长,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104.59%;在全球航运低迷、造船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6月底船舶集团与10家国外船东签下28艘船舶总价值4.7亿美元的订单,可安排生产到2014年;建工集团大力开拓非洲等海外市场,国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18亿元,同比增长867%……

    “十二五”开局以来,省国资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组织省属国企积极应对复杂环境,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推进国资监管上新水平、国企发展上新台阶。省属国企勇担社会责任,勇挑稳中求进大梁,成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用发展的实绩诠释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真谛。

牵引带动,

锻造福建发展中坚

  来自省国资委的数据表明,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367家,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9%,但创造的增加值却占总数的13%,上缴税金占35%。

    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有企业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牵引力、带动力。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到推动“三维”对接、“三群”联动,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大事难事到保障民生、履行社会责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国有企业无不担当着中流砥柱的角色。

    自主创新,国企争当“排头兵”。去年,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达16亿元,平均每家近亿元。他们在我省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厦门钨业、星网锐捷、南平铝业被授予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去年有一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家企业6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家企业5项成果获省优秀新产品奖。更重要的是,他们承担了省内乃至国内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引领整个行业迈向产业链高端。如,厦门钨业的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等新材料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钨丝等4项钨产品产能居世界第一;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难冶炼钨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突破了国外传统方法碱不能分解白钨的理论禁锢,解决了占我国钨资源78%的白钨矿开发利用难题,使潜在价值达4100亿元的难冶钨资源可有效利用,所开发的高性能产品带动了我国先进制造、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重大工程,国企撑起“顶梁柱”。“十二五”开局以来,省属企业已完成投资1066.94亿元。高速公路、港口、煤炭、电力、天然气供应及管网建设、新一代核电、大规模风电、区域供水及跨流域引调水、物流节点建设……在事关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性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中,省属国企作出了贡献。在全省五大战役中,省国资委组织制定并实施了省属企业2009-2012年发展规划,建立了198个超亿元项目库。今年,省属企业计划完成投资681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21亿元,其中列入省在建重点项目82个,总投资26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3亿元。

    “三维”对接,国企勇做先行者。我省第一个的央企项目福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第一个台湾落地福建的产业合作项目东南汽车、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都是我省国有企业对接的战果。在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下,我省搭建了央企与我省地方政府、省属企业及地方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2010年12月,省国资委牵头在北京承办了“福建省与中央企业项目合作洽谈会”,打响了我省新一轮“三维”项目对接的第一枪。截至目前,在闽投资的央企超过60家,全省与央企合作项目超过280项,总投资超过1.48万亿元。在“三维”项目对接中,国企主动融入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发展战略和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形成规模辐射效应。厦门钨业带着新项目建设长汀稀土产业园,打造闽西北稀土产业基地;省石化集团通过东南电化搬迁,带动耀隆化工、中化集团CPP等一批项目,建设江阴化工新材料园区;省汽车集团、船舶集团、冶金控股、电子集团等省属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的福厦乘用车、福州修造船、铝精深加工、沿海大型钢铁、南平林产业深加工、厦门钨钼加工、福州网络通讯等十大产业基地已现雏形,可带动社会投资5000亿元,年可实现产值5000亿元。

舞动龙头,铸就链条。截至去年底,省属企业以约110亿元原始投资带动参股企业形成2705亿元的资产总额,权益与资产标杆比率达1∶15.2,年创造利税100亿元、增加值140亿元。

勇于担当,

点亮社会责任“明灯”

  谋发展,国企争一流;承担社会责任,国企更要作表率。省属国企在推动发展、加快转变、保障民生中积极发挥带动、示范和主导作用,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心骨”。

    三钢集团、福建水泥等9家省属企业列入“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青山纸业等12家重点减排企业完成了数十项脱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技改项目,大大减轻了我省减排工作压力。省交通集团下属闽运公司获得“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秀贡献企业”称号;省能源集团所属晋江燃气电厂的集控系统获全国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

    截至2011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吸纳社会就业人数88万人,其中省属企业吸纳15万人就业。

    去年以来,省属国有企业投入地方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电力、煤炭、燃气、水务等关系地方国计民生重要领域的建设资金达837.71亿元。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省投资集团、高速公路公司等省属国有企业为全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山区老百姓也能走上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闽运公交公司购置600多台LNG清洁能源公交车,比购买燃油公交车要多投入1亿多元,却为福州市民赢得了一片蓝天。

    在急难险重突的关键时刻,省属国有企业挺身而出,圆满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去年夏天用电高峰时,煤炭价格飙升,部分省市出现了停三开四的限电应急措施。省能源集团所属发电企业坚持满负荷发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了一倍多,确保我省实现了不拉闸不限电,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充足的动力,火电企业却承担了近4亿元的亏损。

改革重组,

省属企业奋勇前行

  我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省国资委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一记记国资监管的改革“组合拳”陆续打出:

    强基础,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和修改了国资监管文件112个,改进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科学水平;

    创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推进企业财务预算与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三挂钩”制度,引入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财务监督—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干部综合评价”的完整链条,形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机制;

    练内功,狠抓企业管理。针对国有企业历史形成的弊病对症下药,先后采取了加强集团管控、集团协作、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咨询诊断三大措施,实施企业管理登高计划,省属所出资企业通过生产经营管理咨询诊断降本增效及资金集中管理节约资金成本,仅2011年就“捡回”利润10多亿元;

    壮筋骨,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595家权属企业完成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目前省属企业拥有厦门钨业、福建高速、福建三钢、星网锐捷等10家上市公司,市值600多亿元。

    与此同时,为改变我省国有企业小、散、弱的状况,省国资委果断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资产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企业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一方面,合并优势企业资源,组建了投资、能源、交通、外贸等五大集团,增强企业实力,构造行业旗舰;另一方面,技术含量少、竞争优势不强的企业有序退出,该关就关,该停就停,该转就转。

    省属出资企业由原来的31家整合为16家,所出资企业资产规模由户均资产不足60亿提升至超过200亿元。目前,全省有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入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省国资委16家所出资企业中已有11家企业资产总额超50亿元,其中包括重组后的投资集团、能源集团、交通集团在内的6家企业资产总额超百亿元。

    深化改革和调整重组,让国有企业脱胎换骨,奋勇前行,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充分证明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省属国企将继续深化改革,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倍,达近5000亿元,主营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资产总额增长2.5倍,达到1万亿元以上,超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利润总额增长3.5倍,达到33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6-8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综合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