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1月12日,美国纽约,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发表讲话。
“乔的笑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
1971年11月11日,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下榻罗斯福酒店。施燕华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道,代表团开了两次招待会,会上,前来参会的华侨情绪激动,有的热泪盈眶。还有一位美国友好人士兴奋地告诉他们“早就该来联合国”,然后用西方流行的贴面礼“啪啪”亲了施燕华两下。她压根儿没工夫顾得上不好意思,脑子里想的是:虽然美国政府倒行逆施,但美国还是有明辨是非的老百姓嘛!
施燕华还记得,多数美国普通人对中国代表团很友善。“有一次我上街被一个老太太拦住,她说:‘Hey !Are you from Red China ?(你来自“红色中国”吗?)’我说 :‘我不是来自红色中国,而是人民中国。’老太太说 :‘Anyway(无所谓),你们终于来了。’”
而在罗斯福酒店的阳台上,代表团成员吴建民还与对面楼上的美国人来了一场“纽约式谈话”。“有一次他从游泳馆出来后,在阳台上就和对面阳台的美国人聊了起来。那个美国人说要请他吃饭,经代表团同意,吴建民喊我一起去跟那个美国人吃了饭。”
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15分,中国代表团精神奕奕地来到了联合国大会现场。会场外,施燕华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记者,而美国警方则尽力将他们拦在外面。入场后,乔冠华镇定地坐在中国名牌后的那张椅子上。此时,忽然有记者问他:“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张椅子里有何感想?”一直冷静的乔冠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仰头大笑。
如今,这一幕已经过去了50年。这50年,是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50年,是中国全面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的50年,也是中国持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50年。对于这一切,施燕华心中感慨良多。“刚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候,我们对于联合国框架下的各项事务,是逐步参与起来的。而现在,国际大事已经绕不开中国。联合国让中国更加开放,中国也让联合国和多边体制更加稳定。”
停顿了一下后,施燕华缓缓说道:“站在50年后的今天回看那个历史时刻,我的心中除了自豪还是自豪。如今的中国,已经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在世界舞台了!50年也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初心未改,中国也一定会在国际事务和多边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为《环球人物》杂志即将上市的第456期封面《1971-2021 联合国的中国时刻》系列报道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