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主业整合巩固构建完整产业链。围绕原水供应、自来水生产营销、污水收集处理三大主业,加快乌溪水库工程和西音水库工程建设,增加库容量4857万立方米,做好金钟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日常运行及维护,建设日引水能力43万吨的东圳水利枢纽引水配套二期工程;整合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涵江自来水有限公司等5家国有自来水企业,收购华亭紫峰水厂及华源水厂、城厢龙桥水厂等民办水厂,组建莆田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统一负责辖区内自来水设施建设改造维护和生产经营管理,“十四五”以来增加日供水能力17.3万吨;整合闽中污水处理厂、荔城污水处理厂等市域5家污水处理厂,新建石门澳污水处理厂,组建莆田市水质净化有限公司,统一负责辖区内污水设施建设、维护和生产管理,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增至32.75万吨;从而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起从原水、自来水到污水处理完整给排水产业链,推动自来水生产经营和污水收集处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提高供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现人才集聚。足量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现代化水务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根据水务产业发展需求,2022年以来引进或招聘财务管理、土木工程和机械自动化等符合水务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44名,组织政治素养、安全生产、水质检测、工程项目管理、新员工入职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业务培训2000多人次,完成中层管理干部任期考核62人次,试任期满考核19人次,人事调配5人次,着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专业工作力量,为建设现代化水务产业体系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是强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高管理效率。科学设计建设污水GIS综合调度平台,推动“污水厂—泵站—管网”一张图监控调度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统一供水营销信息化系统,用户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缴纳水费、用水报装等业务办理;推广智能水表普及应用,今年又新增智能水表10000多架,让远程抄表、远程启闭阀门、手机查询用水缴费成为现实,进一步提升服务便捷度和国企管理效率。